J.R.R.托尔金——《指环王》及其他中洲题材作品的作者,曾是牛津大学教授。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授课与开展学术研究的间隙,利用空闲时间创作虚构文学。他在一份学生试卷的空白页上突然灵光乍现,写下了《霍比特人》的第一句话。
显然,教育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但在其构建的宏大传说中,他却很少提及这一主题。
《指环王》与《霍比特人》中的大多数角色,都对历史与文学有着深入的了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中洲世界是否存在一套教育体系?或者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教育体系?
最贴近这一主题的表述,出自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王者无敌》加长版电影——片中法拉米尔回忆年少时光时提到,自己曾是个“十足的傻小子,总想着去追杀恶龙,却不愿坐下来上课”。
在《指环王》的书籍版本中,“学校”一词仅出现过一次:作者将山姆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朗读,比作学生在课堂上的应答。但这一比喻仅出自作者之口,因此它或许是一个与中洲世界格格不入的时代错位表述,就像此前托尔金曾将甘道夫燃放烟火的声响,比作火车驶过的轰鸣一样。
要了解中洲世界的教育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从《指环王》及托尔金其他作品中散落的零星线索里探寻。
霍比特人与中洲普通民众的教育在夏尔的霍比特人中,教育是私人事务,而且通常是富人的特权。
巴金斯家族属于上层阶级,因此比尔博与弗罗多都具备读写能力。比尔博甚至能熟练掌握精灵语,还曾教弗罗多一些精灵语知识。
但在普通霍比特人中,识字的人寥寥无几。在《双塔奇兵》中“香烤野兔”这一章,托尔金写道:
当然,所有霍比特人都会做饭——他们钻研这门技艺的时间,比学习读写(很多人终究没能学会)要早得多。
若非比尔博教山姆读写,山姆也会是“没能学会读写”的霍比特人之一。
在《魔戒同盟》“期盼已久的客人”这一章中,山姆的父亲汉姆法斯特·甘姆吉,对儿子识字这件事心存疑虑:
比尔博先生教他识了字——您别误会,他没坏心眼,但愿这不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这段对话表明,大多数霍比特人只会学习未来谋生所需的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是从父辈那里继承的手艺。
中洲世界其他大多数族群的情况,似乎也与此类似。
在米那斯提力斯这样的地方,虽然存在图书馆与档案馆,但只有上层阶级才能接触到这些资源,而且也只有他们能从这些知识中获取实际益处。
中洲的普通民众了解自身历史,只能依靠口头传统,比如通过歌谣传唱。
在《中洲的民族》中,托尔金解释道,出身高贵的刚铎人通常更喜欢说辛达林语——一种有人教授他们的精灵语。那些不懂辛达林语的人,就无法阅读由精灵或刚铎贵族们撰写的众多历史文献。
精灵的教育又如何?顺带一提,精灵比中洲其他任何族群都更有学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不朽之身。即便是普通精灵,也拥有大量空闲时间,因此与普通霍比特人不同,他们可以投身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精灵中存在着所谓的“知识守护者”,他们研究并记录关于神话、历史、文学与语言学的传说,中洲世界一些最重要的文献,正是出自他们之手。
本质上,知识守护者就是中洲世界的学者,托尔金或许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影子。
根据正统设定,比尔博在幽谷发现了这些精灵文献,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了《精灵宝钻》(托尔金借比尔博之名)。
总体而言,中洲世界的教育体系的缺失,映射了托尔金所借鉴的中世纪背景。
在中世纪,教育通常是富人阶层与神职人员的特权。普通民众则像夏尔的霍比特人一样,靠学习手艺谋生。
托尔金创作中洲世界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逃离现实世界的灰暗。因此,尽管他本人对教育怀有热忱,却仍在批改学生作业的间隙中,如同电影里的法拉米尔一般,更倾向于编织战胜怪物的奇幻想象。
易云达配资-易云达配资官网-在线股票配资-配资门户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