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 年 6 月 10 日的大连,天刚蒙蒙亮,劳动公园后山已挤满人群。数十万百姓攥着拳头,眼神里燃着怒火,只为等一个结果 —— 大汉奸张本政的伏法。
当审判长念出 “死刑” 二字,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怒吼。随着一声枪响,86 岁的张本政倒在地上。这个作恶 57 年的卖国贼,终于结束了他的罪恶一生。
围观的老人后来回忆,那天的太阳格外刺眼。张本政被押赴刑场时,头埋得很低,再没了往日的嚣张。百姓扔出的菜叶、石块砸在他周围,骂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张本政的恶,比汪精卫更渗人。汪精卫的卖国多在政治层面,而张本政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亲手把屠刀递到日军手里,沾满了同胞的鲜血。

1865 年,张本政生于旅顺一个渔民家庭。父亲靠出海打鱼养家,日子虽清苦,却咬牙送他去私塾读书。张父常说:“读点书,将来做个正派人。”
可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张本政 15 岁那年,父亲出海遭遇风浪,再也没回来。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他只好辍学,扛起养家的重担。
为了活下去,张本政什么活都干。在饭店端过盘子,跟木匠学过手艺,摆过杂货摊,可都没挣到钱。底层的苦日子,磨掉了他的骨气,却养肥了贪欲。
1890 年,25 岁的张本政在旅顺一家日本酒店找到活计。老板高桥腾兵卫看着和气,实则是日本驻旅顺的特务,专门搜集中国军事情报。
张本政脑子活,手脚麻利,很快被高桥注意到。一次酒后,高桥塞给他一沓银元,直言让他当情报线人。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张本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一答应,便是 57 年卖国路的开端。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将成为旅顺百姓的噩梦。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想在花园口登陆,却苦于不熟悉地形。张本政主动找上门,带着日军绕开清军防线,直扑旅顺口。
11 月 21 日,旅顺口沦陷。日军进城后,开始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两万多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血泊中,旅顺街头尸横遍野,河水都被染红。
当时的西方记者记载,旅顺变成了 “地狱之城”。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张本政的引路。清政府震怒,下令通缉他,可他早已躲到日本租界,安然无恙。
日俄战争爆发后,张本政又找到了新的 “靠山”。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租了两艘日本轮船,做起了海运生意,专门给日军运送军火和粮草。
期间,他发现同行张德禄在为俄国人办事,还藏着俄国间谍的身份。张本政立刻把消息卖给日军,张德禄很快被秘密处决。

作为奖赏,日军把张德禄的船只和公司全给了张本政。靠着这桩 “买卖”,他的船队规模一下翻了倍,还在烟台正式挂出 “政记轮船合资有限公司” 的牌子。
1920 年,张本政的生意达到顶峰。他集资千万银元,将轮船扩充到 21 艘,总吨位超 4000 吨,航线遍布天津、上海、香港甚至日本。
他还在大连开钱庄、油坊,在青岛办银行、电灯公司,成了北方航运霸主,更是大连八大华商富豪之一。可这泼天财富,每一分都沾着同胞的血泪。
“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沦陷。张本政非但没有愧疚,反而更明目张胆地投靠日军。他筹建 “国防馆”,为日军修建神社,把自己彻底绑在日本的战车上。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民政府下令船商将船只驶入长江或停靠香港,防止被日军征用。张本政却公然抗命,把所有轮船都交给日军运军火。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给日军捐款近 80 万银元。为了表忠心,更是变卖家产,凑钱买了 44 架战斗机,亲手交到日本陆军航空部队手里。
要知道,整个抗战期间,全美华侨合力才给国内捐了 50 架飞机。张本政一人就捐 44 架,这些飞机很快飞到中国上空,投下无数炸弹,屠杀无辜军民。
他的 “忠诚” 换来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天皇亲自为他授勋,这份 “荣耀”,成了他一生最得意的资本,却也把他钉在了卖国的耻辱柱上。
当时的大连百姓,提起张本政就咬牙切齿。孩子们在街上唱着民谣骂他,老人见了他的车就往地上吐唾沫。可他毫不在意,依旧过着奢靡的生活。
他住着欧式别墅,家里佣人成群,顿顿大鱼大肉。先后担任 49 个伪职,从伪商会会长到伪航运协会委员长,权力大得吓人。
1943 年,大连爆发大饥荒。百姓没粮吃,只能挖野菜、啃树皮。张本政却在宴会上说:“没粮食就吃橡子面,‘州人’就是贱骨头。”
“州人” 是当时日本人对大连百姓的侮辱性称呼。他用侵略者的词汇骂自己的同胞,无耻程度可见一斑。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投降。张本政的好日子到头了。他的政记公司只剩下 3 艘轮船,其余全被盟军击沉在海里。
树倒猢狲散,日本人自顾不暇,根本不理他的求助。张本政又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在大连成立 “自委委员会”,想靠 “维持治安” 求收留。
可国民党看不起这个臭名昭著的汉奸,美国人也对他嗤之以鼻 —— 他的轮船曾长期为日本军舰服务,早被盟军记在黑名单上。
1947 年,大连地方法院以 “附逆祸国罪” 判处张本政 12 年有期徒刑。可他贼心不死,谎称重病要保外就医,一出监狱就逃了。
他改名换姓,穿着粗布衣服,辗转沈阳、上海,最后躲到天津。以为换个地方就能瞒天过海,却忘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51 年,天津开展户口普查。张本政拿不出有效户籍,说话又带着浓重的大连口音,引起了公安的怀疑。一番盘问,这个潜逃四年的大汉奸终于暴露。
押回大连那天,百姓围在路边,扔石头、骂脏话。张本政缩在囚车里,再也没了往日的威风。
公审大会上,证人一个个上台。有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有被他逼得家破人亡的船工,还有饥荒中失去孩子的母亲。
每一句控诉,都像一把锤子,砸在张本政的心上。当死刑判决下达时,他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行刑那天,大连劳动公园后山挤满了人。枪声响起,这个作恶半个多世纪的汉奸,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张本政死后,他的别墅被没收,改成了职工宿舍。他的政记公司旧址,成了大连航运历史的警示展品。
历史学家评价他:“张本政的 57 年汉奸生涯,是近代中国被侵略史的缩影。他用同胞的鲜血换富贵,用国家的危难谋私利,注定被永远唾弃。”
大连地方史志里,专门为他立了 “汉奸传”。不是为了记住他,而是为了警示后人:卖国求荣者,无论逃到哪里,无论活多大年纪,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如今的大连劳动公园,早已没了当年的枪声。但那段历史,那些血泪,那些像张本政一样的民族败类,永远不该被忘记。
因为忘记过去的苦难,就是对先烈的背叛;原谅卖国的罪行,就是对民族的辜负。这或许,就是我们铭记张本政的最终意义。
易云达配资-易云达配资官网-在线股票配资-配资门户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