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早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举行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转阶段的誓师大会,结束后,工作人员挂出了印有“坚决夺取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全面胜利”的大横幅,大家逐一前去签字。有一位工作人员说,每签一次字就像是在立军令状一样。
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转阶段誓师大会顺利召开,工作人员也全力以赴做好了迎接这次任务的准备工作,这就意味着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倒计时已经正式开始了。
其实,这几个月里,神舟二十一号一直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一旦有需要,这艘飞船其实是可以很快就发射升空的。这也是很正常的操作,从神舟十二号开始,我们的载人飞船就开始用这种方式,也就是在发射场同时准备一艘备用的载人飞船。
要是空间站或者神舟载人飞船在轨道上遇到突发情况,要让航天员紧急撤离返回地球,待命在发射场的那艘备用飞船就会马上啟动,变成“空船”状态,迅速发射上去,把航天员安全接回来。这其实就是给在轨上完成任务的航天员,多了一份保险。
神舟二十一号的转阶段誓师动员大会刚刚举行,它将从待命变成发射,把那3名航天员送上中国空间站完成飞行任务。同时,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也会进入待命模式,专门为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的安全乘组提供保驾护航。
目前,神舟二十号飞船已经在轨运转大概六个月,这也意味着航天员陈冬和队友陈中瑞、王杰的这次任务接近尾声。等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两个航天员的乘组将会在轨道上进行交接和轮换。完成交接以后,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就会乘坐神舟二十号返回地面,选择在东风着陆场降落。
这个交接的间隔大约一周左右,所以可以预料,在未来十天内,我们会看到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升空以及神舟二十号的返航。当然,发射和返航的具体时间会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发射场和着陆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这一切都以航天员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如果当天的天气不太理想,发射或返航的时间都是可以做调整的。
新一批航天员的团队马上就要正式公布啦,大家期待已久的面子也快要露出来了!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以及神舟二十号的返回,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两次任务即将正式启动。作为今年最后一次奔赴中国空间站的载人飞行,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团队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根据之前几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组的搭配情况来看,神舟二十一号的飞行乘组很大可能由第一批或第二批的现役航天员担任指令长,带领一到两名第三批的航天员去完成太空任务。至于第四批的航天员,暂时还没有参加载人航天任务的安排。
因为太空飞行算得上是全球最难的工作之一,除了在失重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本身非常挑战之外,还要面对许多我们预料得到或是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说,飞船和空间站在外太空遨游时,每天都要经历16次日出日落,这可不是简单的日出与日落那么简单,而意味着空间站、飞船每天都要承受16次昼夜的切换,这其实也是个挺大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外太空基本上是个真空环境,无论太阳光直射还是阴影遮挡,温度都变化得挺大。太阳晒的时候,温度能飙到很高,而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又会掉得特别低,这样一来,外太空的“昼夜温差”差不多得超过200℃。飞船每天都得经历这么多次温差翻转,超过200℃的变化,实在对飞行器和空间站的制造工艺以及用的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了这些,外太空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碎片和微小颗粒的威胁。有时候,这些空间碎片会撞到航天器,甚至还可能伤及航天员。所以,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可得按照任务安排来,有时要进行舱外维修,有时还得给空间站装上保护装置。
要是真没经过充分的训练,直接去太空执行任务,那可挺难胜任这么繁琐的工作。所以,每个航天员被选入航天员队伍后,都得接受正规训练,经过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载人航天任务。一旦加入航天员团队,还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按照即将执行的任务内容开展一系列的准备,比如在太空里做空间科学实验,或是完成出舱活动的各项任务。
第四批航天员去年才完成筛选,目前正进行基础训练,大概到2026年才会踏上太空,所以他们这次是没机会参加神舟二十一号的飞行。虽然这次没能加入,但以后他们还是会很多次‘出征’太空,甚至有可能去月球,进行月面漫步。因为在挑选和训练这个环节,考虑的可是既要应对空间站任务,也为未来载人登月做准备。
这次要出征太空执行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组,能够从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现役宇航员中挑选出来,可人不少,因此要猜测谁担任指令长其实挺难的。再说了,第三批宇航员里还包括一些从未曝光的选手,所以根本不知道第三批到底都有谁。目前只能耐心等官方公布飞行团队的消息,估计他们很快就会出来了,没什么特别变故的话,可能就在发射前一天就会安排记者见面会啦。
易云达配资-易云达配资官网-在线股票配资-配资门户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